简介 玉虚观,原位于赣州市水东乡(现水东小学校址)。又称葛仙祠。史载:汉未赤乌间,葛玄以“四要、九训”行教于鹅湖山,于兹“凿石为穴,藏于陇首”。唐代,道教盛行。咸通(860—874)中,懿宗李崔因旌表葛玄潜心修道,助世济民而敕命在鹅湖山西麓建宗华观奉祀葛玄。唐开元中(713~741)建,属十方丛林。该观坐北朝南略偏西,建于九条山脉汇聚之集点。歇山式建构。观门前大拜坪可容千人。观顶脊饰黄硫璃瓦,有浮塑九条金龙戏珠,栩栩如生,分三层相对峙列。北宋治平二年(1065),英宗赵曙赐额改为玉虚观,元初,玉虚观毁于兵燹。故葛仙祠又称玉虚观,乃源出于此。 道观历史 世传晚唐道士施肩吾(即华阳真人)曾一度由洪都(今南昌)西山来到赣州,与真人刘继先共同修持于此观。宋治平年间(1064~1066)英宗曾赐观额,明永乐年间(1403~1423)翰林学士解缙曾书“玉虚观”额。明初,刘渊然(赣县人)大真人将此观立为修持之地,遗下四代(即刘渊然、刘继先、刘明清、刘子英)修持立功。修持名曰:“上士修持,升为天宫;中士修持,南宫立仙;下士修持,在世长年”。观内建有丹炉、丹台和丹井。当时玉虚观由皇帝御封道官掌管,并受龙虎山张天师节治。清代,刘子英道士设玉虚观为府观,掌管赣南道教事务;立阴阳学执管道纲,焦道士主持观内阴阳法事功课。民国时期,在此兴办小学。解放后,仍为水东小学用地。1985年赣州市政府决定折价归还,1989年在水东万松山(又名仙山)重建玉虚观,并由方业儒道长负责筹建工作。1990年6月竣工后经批准开放,由方业儒任主持。同年农历7月7日,方业儒主持隆重的玉虚观开光庆典。出席庆典的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300多人。开光之后,先后接待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美国等海内外道教信士3000多人次。 道观建筑 新建玉虚观为一栋二层楼的殿堂,楼下正厅是三清官,上书“清绝尘嚣赣南无双福地,高凌云汉虔州第一仙山”。三清圣像两旁列有四位神像:左为朱元帅、王灵官;右为马天君、殷元帅。三清官左为“宗师堂”,右为“追思堂”。楼上:中为天师殿(供张道陵),左为万寿宫(供许逊),右为纯阳殿(供吕洞宾)。后楼下为财神殿。玉虚观已成为赣州地区道众的活动中心。 观门为八卦形石门,两侧石刻楹联,文曰:“三清古道千秋业,四要玄机万世师。”两尊青石雄狮踞立两旁,状似谛听钟声,纵览云海。朱红围墙,上书“德配天地,道法自然”。进玉虚观即至观内正殿葛仙殿(又名太极殿)。八卦门正中上方仿宋书“大葛仙殿”。殿深29.2米,宽17.0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大殿前后三进,正中有24根朱红圆柱落地,柱础为八角形石雕。人字形递进式五层木板倒壁。宏制巧构,宽敞堂皇;雕梁画栋,朱漆描金。栋、梁上浮雕为道家神仙故事和“九龙仰香炉”等图案,寓“九龙窜顶”之意。 大殿屋项系铸铁瓦,铁瓦长方形翘头,每块长40厘米,宽24厘米。铁瓦有两类,在翘头上一铸“大葛仙”三字,一铸“名山”两字中夹牡丹。此瓦系1939年大殿火毁后重建时,为防火患及大风而铸造。殿上方有神龛高4.0米,宽4.4米。滚龙抱柱长方形匾额红底金字,题曰“太极左宫”,匾额四周雕盘金龙,匾额顶部悬雕一描金展大鹏鸟。龛两侧有联:“葛水长流神泽达,仙山持立圣光明。”神龛正中端坐“葛仙翁”神像,金面、黑须,双目平视,头戴双翅搭肩宰相帽,身着金丝蟒袍系玉带,其后有仙翁立行像,装束神态与坐像相同。 神龛两旁站立彩塑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关(羽)“四大元帅”和风、雨、雷、电诸神像,威武勇猛,森严肃穆。神龛前为香案,仰视有八卦形蜂窝藻井。殿正中有青石浮雕九龙金阶,金阶两旁竖立石柱,柱镌:“大葛青云路,仙翁紫金街。鹤岭驻仙踪,山峦撑突兀,朝拜须清静,登临自健松。”等字样;柱顶端踞立石象、石狮。大殿横梁上和庭柱上遍布匾额楹联。整座大殿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葛仙殿左侧为“老君殿”,右侧为“观音殿”。1994年,两殿侧各建二屋飞檐八角荷叶形歇山式钟鼓楼。楼高10.5米,内悬铸铁钟。钟边有八卦图案。种身四周铸文“帝道遐迩,皇图共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国七年,1918)。鼓直径80厘米,夏布鼓面。夏布浸桐油后再刷漆,以代皮鼓面,此事颇有来历(见本志“传说”章)。现用夏布鼓为1981年4月置。在葛仙殿西侧,与大殿毗连处是三官殿。该殿建于四十年代后后期。4榀,画栋雕梁有朱柱23根,朱红穹形椽架顶棚,八卦形镂空藻井,青石神台青石浮雕福、禄、寿三星及文房四宝图案。中塑天官、左为地官、右为水官神像。神台着置一石香妒。出三官殿顺山势而下即至灵官殿。该殿木石结构,石门,朱扉。系三官殿同期建筑。殿前有画梁雕柱走廊。门前一石香炉。殿正中塑王灵官、金甲金鞭,神威凛赫。左塑药王,右塑蛇母娘娘神像。正中上方横匾,黑底金字:“灵官玉殿”。两侧有楹联。 出灵官殿沿百步岭石阶而下即至地母殿。1984年毁于火,1991年修复。土木结构,歇山式,八卦门。神龛内中塑地母元君,左塑天母元君,右塑水母元君。殿左侧为鬼谷仙师(又称梦神),殿右侧为五谷天君等神像。出地母殿沿石阶而下即至玉皇殿(又称玉皇楼)。1984年毁于火。1991年8月21日奠基,1992年12月3日竣工。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两层,仿古宫殿式,黄琉璃瓦,朱红圆柱,红墙,飞檐翘角。栏柱三面雕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建筑面积374.76平方米。楼高11.3米,长12.9米,宽9.6米。门前开铸铁香炉,系民国二十七年(1938)所置。 玉皇殿一层祀玉皇大帝。神像端坐于盘龙描金神龛内,前有金童、玉女。龛正上方一匾额,黑底金字“金阙云宫”。座前,左塑葛孝先、萨守坚,右塑张道陵、许旌阳,合称“葛、张、许、萨”四信真君站像,传说均为天枢内阁成员。殿门上方一大横匾,亦黑底金字“玉皇大帝”,两侧有联。二楼祀大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又称“三清阁”。 周边建筑 玉虚观周围建有三座山门:观西面为西山门,片石单面结构,白粉墙、椭圆门、翘角。门上方扇形框正面题“三清在即”,背面题:“道超德茂”。观东面为东山门,建筑构型与西山门一样。上书“葛仙山”三字。观北面为北山门,在山北区进口处。建筑造型与西山门相同。上书:“咫尺西天”。进此山门即到龙舌池、慈济寺。 出东山门半里,登山横越七华里即到东半山爷殿。此处系一摇篮形山谷盆地,方圆开阔,日照充足,山水宜人。爷殿即建于盆地南偏西端。片石、土墙结构,4榀厅堂。中祀葛爷(葛玄之父),左塑葛娘(葛玄之母)、观音、三官、地母神像,右塑天师张道陵、洪钧老祖、道德天尊、龙王等神像。据说此处原有观音殿、三官殿等12栋庙宇,“文革”中夷为平地,于今只见屋基。爷殿系1992年四乡百姓募建。翌年,又在路口右侧建灵官殿。 在葛仙山西北半山处建有娘殿。系民间为纪念“葛仙翁”之母所建。传说始建于明末,然史无稽考。几度兴废。今貌为4榀木瓦结构平房,系1986年4月上饶“三官会”众信士所建。屋顶飞檐、翘角,有双龙抢珠立体浮塑。殿门两侧有楹联,文曰:“娘德共爹恩定省金仙思复育,殿成同像塑往来香客谒虔诚。”殿堂正中木雕朱漆、描金神龛,两侧有联,文曰:“嗣汉连绵传万代,天师道法保黎民。”中塑凤冠霞披、慈眉善目中年女神,乃“葛仙翁”之母。上悬匾额,篆刻“圣母元君”。左侧神龛内塑葛父,官帽、蟒袍、白须。直匾书曰“妙道高玄”。右侧神龛内塑“送子观音”神像。殿门前一小坪,经此沿石阶下山。坪右侧建有一栋两层楼房,为葛仙山寺观管委会于1996年所建,为香客提供饮食、住宿服务,兼售香烛、鞭炮、旅游纪念品等。在山北,古柳杉树侧,建有龙王殿。该殿面对龙舌池。瓦顶、土墙。内奉祀龙王,有石香炉、香烛台。

-
泉州玄妙观
泉州玄妙观在福建省泉州市城内东部。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 (280~289),初名白云庙;唐神龙元年(7...
-
郴州景星观
景星观,座落在郴州市被誉为道教“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其建筑风格为民居式,上下两厅,中有天井,厢房四...
-
天下都城隍帝庙
天下都城隍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西火镇城隍岭(原名天紫岭)上,经唐、宋、元、明各朝皆...
-
仙人洞道观
在贵阳城东水口寺,有一座植被丰茂、地势险峻的高山,名为“仙人洞”,是贵阳重要的道教圣地。此山又名铜鼓...
-
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西晋时...
-
镇江三茅宫
1995年8月15日,位于辛丰镇横山凹道教圣地三茅宫内,香烟缭绕生辉,钟鼓磐鼎齐鸣,10多名道士身披...
-
三清古观
简介 三清宫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江西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
-
纯阳观
据《昭萍志略》载:纯阳观始称庵,宋时依岩结茅,及明复以瓦。天顺年间(1457~1464),知县王施...
-
鬼谷洞_道教第十五洞天
云梦山鬼谷洞又名龙虎山鬼谷洞,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东南部的贵溪冷水镇境内,距离贵溪市南八十里,周...
-
龙虎山正一观
正一观坐落在道教称为三十二福地的江西鹰潭市龙虎山脚下,它座东朝西,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
-
上饶铅山县葛仙山
葛仙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据载,三国时期道士葛玄曾在此山炼丹传教,该山遂被...
-
天罡护体功
应各位气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将秘不外传的天罡护体功整理出来。本功上功快,得气猛,7至10天手掌有气感...
-
武当蛇形剑
龟蛇是武当道教的奉祀神灵,也是传说中玄武神的象征。蛇形剑是武当剑术中的精华,它是一路鲜为人知的内家象...
-
武当派的站桩功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
-
硬气功的修炼方法
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异引、排打、发...
-
松溪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它是武当松溪内家拳的内壮功法之一。此功法系李良鸽先生所传,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
-
道家养生之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
-
老年人气功修炼中按摩的...
老年人气血已衰,在气功修炼中,以按摩来辅助筑基,防偏纠偏,以至提高功力,可谓相得益彰。 调和阴阳,...
-
道家养生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九...
-
道家养生卧功
下边介绍这四势功法,针对性很强,只要认真练习,定能收到定效果。 导引术练习者不论男女老少及体质状况...
-
道家养生之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传统养生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 动作的设计,都...
-
道家养生之大雁功
(一)基本要求起式时身体直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头微上顶,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内向...
-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
张角(140-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
-
祖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
-
帛和与他的帛家道
帛和又名护,字仲理,东汉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人。曾到隆虑山,今河南林县西)学道。又到...
-
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道教在东汉草创阶段,从朝廷到民间,都因他和养生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都向往之。养生术主要是指炼...
-
嗣师张衡
嗣师张衡(?-179年),字灵真,道陵之长子。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
-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
-
近现代道教介绍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不仅受清统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影响,...
-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
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讲座开始之前对王教授做了简单介绍:他是最近二十年现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界的杰出学...
-
解析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
寺庙是宗教社会主要的建筑实体。近代京城承袭千年古都宗教文化的遗产,儒、释、道宫观寺庙众多,为全国都市...
-
开封近代著名道长记略
李礼冠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祖上虽是官宦人家,但至李礼冠父辈时已经家道中落,仅温饱度...
-
教派人物陈撄宁
陈撄宁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
-
教派人物刘名瑞
刘名瑞(1839-1932)全真道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
-
道教门派
历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師张道陵)、全...
-
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
-
武当山道教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
-
道家正一派
正一道支派。由清代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开启,以江西龙虎山为中心。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二《官府》条:...
-
道教宣真派
道教宣真派又称乐舞生,自称为道教正一派的信徒,因为崇拜真武大帝而被称为宣真派,但《诸真宗派总簿》中...
-
道教蓬莱派
道教蓬莱派,亦称三丰祖师蓬莱派,属全真支派,相传创派祖师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蓬莱派的最初创派情况已经...
-
天下都城隍帝庙
天下都城隍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西火镇城隍岭(原名天紫岭)上,经唐、宋、元、明各朝皆...
-
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西晋时...
-
镇江三茅宫
1995年8月15日,位于辛丰镇横山凹道教圣地三茅宫内,香烟缭绕生辉,钟鼓磐鼎齐鸣,10多名道士身披...
-
苏州穹窿山上真观
位于姑苏城西20公里的穹窿山,钟灵毓秀,峰峦起伏,岭道纡曲,峻峭深幽,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许多美...
-
道教领地之北岳恒山
很久以前已听说恒山 ,那是源于中国五岳的美名。对于一个不爱爬山的我而言,小山尚算一个挑战,更别说这...
-
长治市玉皇观
玉皇观位于长治市南宋树,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山门为五层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