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始。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别虽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认可的,而且不同程度的融合是其主流。
全真派,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立。主张三教合一。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若心经》、《孝径》等。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汪思真来武当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正一派?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原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天师,故亦称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
上清派,东晋时创立。起初流传于江南一带。自陶弘景以后,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区活动,故亦称茅山宗。上清派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一五老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仙观,但由于典籍湮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情况,无可考。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茅山清真观道士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五龙诸观庙宇,以上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箓驱邪,遂形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
清徽派,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符箓派别,主要从上清派演化而来,自谓其符箓道法出于清微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徽为名。张宇初《道门十规》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尤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舜申)所衍。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该派主要经籍有《清微丹诀》、《清微斋法》、《清微仙谱》等,另有《道法会元》268卷,述及该派宗旨、道法、斋仪、戒律等,多出自黄舜申之手。可见,黄舜申为清微派之中坚及集大成者。黄舜申之后又分南支,熊道辉为首;北支以张道贵为首,并以武当山为传播中心,授徒数百人。张道贵原师承汪贞常,为全真派道士,后与叶云莱、刘道明同师黄舜申,学成后返武当山授徒,并将清微之法传于张守清。张守清本亦全真道士,师武当鲁大宥。因此张道贵、张守清一系的北支当为全真与清徽的融合,名为武当清微派。张守清在二十余年中授徒四千人。元代中期以后,天一真庆宫、紫宵宫、太和宫等宫道士,多为张守清弟子。
三丰派,明洪武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择地建庵,传授弟子,并创三丰派。该派主张三教合一,修己利人,崇奉真武神。其传承系谱为:张三丰传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李性之、丘玄清;李性之又传紫道人又传舒复初;丘玄清又传燕善名、蒲善渊、马善宁;蒲善渊又传易本中。
《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张三丰创立的宗派有八支:一是自然派,其流传宗谱为:玄云通曲静,清虚色自轻,月圆皈命礼,抱意管丹诚。元玄明至本,大详理幽微,参透无中有,方可达希夷。二是三丰祖师自然派,其流传宗谱为:惟道然之宗,若守可以隆,功德归盛泰,万世礼仙真。本静从玄教,福寿永长兴,合清仁志点,秉义复元登。三是三丰派,其流传宗谱为:道德机宏容,真正守长清,万强工夫首,宗来教方春。星月皎天汉,守静默行功,一德无量念,玄理至仁忠。四亦三丰派,其流传宗谱为:玄云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向目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诚。太上渊微入妙元,凌元星朗贮壶天,功侯到日方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五亦三丰派,其流传宗谱为:大道英勇德,真正守常存,万疆共福寿,宗脉教芳春。六是三丰祖师日新派,其流传宗谱为:大道应永得,守教志常真。一阳来复本,同静德玄风。七是日新派,其流传宗谱为,冲和天根定,涵养易书深,宝元得正体,归吉万年身。八是三丰祖师蓬莱派,其流传宗谱为:园通智敏用,是清修觅真,丹体蓬莱会,保定炼成金。
全真龙门派,王重阳弟子丘处机创立,传入时间不详。明代武当山已有该派传承。康熙二年(1669年)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率徒从北京南下传道,曾在武当山玉虚宫立坛授戒,此后本山各大宫观皆有该派道士,并成为武当道教的主体。其流传宗谱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生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清初,武当山道教的道派力量有所变化,全真派取代正一派而占居全山主要地位。康熙二年后全真龙门派道士遍布武当山各大宫观,一直延续至今。?
武当玄武派,永乐十一年(1413年),朝廷在武当山大修宫观,传天师法箓的正一派道士张宇清等奉令到淅江、江西、湖广、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和应天府,挑选道士四百余人来武当山办道,从中选拔二十余人担任各宫观提点、住持,他们多是正一道所属的上清、清微等派。这些道派都以真武为最高偶像,引张三丰为我祖,擅长符箓斋醮,统被称为真武玄武派。但各道派仍分别收徒,保持它们各自的传承关系。1989年,武当山道教协会以形成于明代的真武玄武派名称意义重复,会同公议,改称为武当玄武派,并在太和、紫霄二宫举行了传派仪式。
该派有众多经籍,以《真武经》为主要经典,奉真武为玄天上帝。主张三教合一,尊真武为三教祖师,重修内丹,信行多术,称真武为万法教主。其宗谱为:宣渊一道志,求得振常存。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武当兴法派,惟仙尊之宗。大岳气自然,五龙呈祥烟。玉虚宏图展,三丰丹技传。南岩捧圣真,紫霄永吉昌。
榔梅派,为武当山本山派。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孙碧云武当山南岩宫住持,遂开创此派。其门下弟子称他为碧云祖师。明代承流此派者颇众。其流传宗谱为:碧山传日月,守道众自然,性理通玄德,清微古太元,真静长悠久,宗教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达大吉昌。
此外,武当山历代还有郝祖岔派、老华山派以及静一派、三茅派、大茅派、吕祖蓬莱派、遇山派、华山派、神霄派等道教宗派活动。

-
道教门派
历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師张道陵)、全...
-
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
-
武当山道教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
-
道家正一派
正一道支派。由清代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开启,以江西龙虎山为中心。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二《官府》条:...
-
道教宣真派
道教宣真派又称乐舞生,自称为道教正一派的信徒,因为崇拜真武大帝而被称为宣真派,但《诸真宗派总簿》中...
-
道教蓬莱派
道教蓬莱派,亦称三丰祖师蓬莱派,属全真支派,相传创派祖师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蓬莱派的最初创派情况已经...
-
道家正一派
正一道支派。由清代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开启,以江西龙虎山为中心。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二《官府》条:...
-
道教宣真派
道教宣真派又称乐舞生,自称为道教正一派的信徒,因为崇拜真武大帝而被称为宣真派,但《诸真宗派总簿》中...
-
道教蓬莱派
道教蓬莱派,亦称三丰祖师蓬莱派,属全真支派,相传创派祖师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蓬莱派的最初创派情况已经...
-
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可以说是我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东汉顺帝(126-144年)年...
-
全真清静派传承及字派
清静派为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清静散人孙不二为开派祖师,于洛阳近郊的凤仙洞立教。孙不二为马钰...
-
全真遇仙派
遇仙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马钰所创,“遇仙”一名,即指通过道法的修练而得羽化成仙。马钰...
-
天罡护体功
应各位气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将秘不外传的天罡护体功整理出来。本功上功快,得气猛,7至10天手掌有气感...
-
武当蛇形剑
龟蛇是武当道教的奉祀神灵,也是传说中玄武神的象征。蛇形剑是武当剑术中的精华,它是一路鲜为人知的内家象...
-
武当派的站桩功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
-
硬气功的修炼方法
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异引、排打、发...
-
松溪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它是武当松溪内家拳的内壮功法之一。此功法系李良鸽先生所传,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
-
道家养生之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
-
老年人气功修炼中按摩的...
老年人气血已衰,在气功修炼中,以按摩来辅助筑基,防偏纠偏,以至提高功力,可谓相得益彰。 调和阴阳,...
-
道家养生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九...
-
道家养生卧功
下边介绍这四势功法,针对性很强,只要认真练习,定能收到定效果。 导引术练习者不论男女老少及体质状况...
-
道家养生之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传统养生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 动作的设计,都...
-
道家养生之大雁功
(一)基本要求起式时身体直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头微上顶,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内向...
-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
张角(140-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
-
祖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
-
帛和与他的帛家道
帛和又名护,字仲理,东汉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人。曾到隆虑山,今河南林县西)学道。又到...
-
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道教在东汉草创阶段,从朝廷到民间,都因他和养生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都向往之。养生术主要是指炼...
-
嗣师张衡
嗣师张衡(?-179年),字灵真,道陵之长子。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
-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
-
近现代道教介绍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不仅受清统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影响,...
-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
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讲座开始之前对王教授做了简单介绍:他是最近二十年现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界的杰出学...
-
解析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
寺庙是宗教社会主要的建筑实体。近代京城承袭千年古都宗教文化的遗产,儒、释、道宫观寺庙众多,为全国都市...
-
开封近代著名道长记略
李礼冠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祖上虽是官宦人家,但至李礼冠父辈时已经家道中落,仅温饱度...
-
教派人物陈撄宁
陈撄宁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
-
教派人物刘名瑞
刘名瑞(1839-1932)全真道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
-
道教门派
历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師张道陵)、全...
-
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
-
武当山道教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
-
道家正一派
正一道支派。由清代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开启,以江西龙虎山为中心。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二《官府》条:...
-
道教宣真派
道教宣真派又称乐舞生,自称为道教正一派的信徒,因为崇拜真武大帝而被称为宣真派,但《诸真宗派总簿》中...
-
道教蓬莱派
道教蓬莱派,亦称三丰祖师蓬莱派,属全真支派,相传创派祖师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蓬莱派的最初创派情况已经...
-
天下都城隍帝庙
天下都城隍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西火镇城隍岭(原名天紫岭)上,经唐、宋、元、明各朝皆...
-
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西晋时...
-
镇江三茅宫
1995年8月15日,位于辛丰镇横山凹道教圣地三茅宫内,香烟缭绕生辉,钟鼓磐鼎齐鸣,10多名道士身披...
-
苏州穹窿山上真观
位于姑苏城西20公里的穹窿山,钟灵毓秀,峰峦起伏,岭道纡曲,峻峭深幽,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许多美...
-
道教领地之北岳恒山
很久以前已听说恒山 ,那是源于中国五岳的美名。对于一个不爱爬山的我而言,小山尚算一个挑战,更别说这...
-
长治市玉皇观
玉皇观位于长治市南宋树,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山门为五层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