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要是开发人身体内的潜能,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气,劲,力。使我们身体里的气、劲、力都能得到开发和增长,关键是要使人身内部能够形成产生气、劲、力的因素。怎样才能符合产生的因素呢。要从外因和内因来说起:外因,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日常所说的命,内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气、神。日常所说的性。当命上和性上都能合于道,就是做到了道家所说的性命双修。
其练习指导思想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参见《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抱元守一、专气致柔,致虚极、守静笃。参见《道德经》坠肢体,拙聪明。参见《庄-大宗师》这些思想就是教导我们练内功站桩时体形要成为环抱状,周身还要弯曲,上提下坠地,左右撑圆,前后撑圆,身体最基本的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力相互统一而又相互作用。精神不离开形体,要守住不分离,形神合而为一的状态。《道德经》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如果通过站桩,形体和精神都混而为一,就达到了得其一,那么自身的内气变化就会像发动机一样,形成生生不息的状态。就会出现像《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所说的:“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这种象或物,即是当坠肢体,拙聪明,抱元守一的站桩时,在静中站得久了,静极而动,身体内生发了元气。元气氤氲,就像身体里有物,或有像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元气呢。因为当我们身心处于极度安静之时,身体的外形和自身内部意识都是静的,即合于道的。这正好与我们平常人的思想行为相反,平常生活中,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处于波动的状态,内部经常处于心浮气躁的情况,很少安静下来,眼,口,耳等耗损身体里精气神的主要功能器官都在运转,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都没有休息。正是张三丰祖师所说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身益惫。参见《大道论-上》
心不平,气不会聚,神就不会凝,神气不相合,心肾之气就不会相交,水火就不能相济,天地悬隔,阴阳不相融,内功所需的元气也就产生不了。静下来了,眼,口,耳的精气神消耗就会减低到最小值甚至没有消耗。反而在蓄养,增长我们体内的精气神。所以,我们称之为逆或返,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返者,道之动也。这个动即是元气的产生和发动。因此,外形不动,是为了内在元气的发动,有了动力的产生,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基础。因此,站桩过程中至虚守静,无为而致,内心即性要合于道就显得十分重要。站桩时,不仅性要合于道,命也要合于道,即是我们的外形合于道。
外形合于道就是人身处处在外形上要合于天道,《道德经-第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乎因此,站桩时身体的主要部位都要呈弯弓状,我们称之为五张弓或更多张弓:当抱元守一时,双手呈抱元状,也就出现了左手与左肘至左肩一这一线形成一张弓,以肘部为弓背,左手与左肩之间联成弓弦;左肘至左肩和右肩至右肘形成一张弓,左右肩为弓背,左右肘之间为弓弦;右肩至右肘,右手一线形成一张弓;右肘为弓背,右手与右肩连线形成弓弦;头往上顶,下颚内收,背面平正尾闾形成收敛形连至膝,即天稚至腰俞穴一线为弓背,头顶与膝盖一线形成弓弦;左右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一线形成两张弓,即左胯关节与左膝关节左踝关节相联形成弯弓。右胯关节与右膝关节右踝关节相联形成弯弓。皆是以膝为弓背,胯与踝关节相联成为弓弦。身体的各处弯弓相联形成一个大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相互统一又对立的圆,外形似圆,形成此种状态以后有利于形成内气蓄养或能量的积累,正如老君《道德经第五章》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空的就能涵养,做到以上情形就算命合于道了。
在站桩时,当我们做到性命都合于道的情形下,日积月累,内功自然生成。

-
中国古代七大辟邪的宝物
中国神秘文化体系内的法宝,泛指一切经过人们有条件地操纵运作便能发挥所谓超自然法力的“宝物”,大致分...
-
金钱剑
金钱剑乃法师用于抓鬼降 伏妖魔鬼怪之用,也可以挂在门前辟邪挡煞。用铜钱,红线手工制作。都是在农历五...
-
五帝钱以及用法原理
五帝钱是指清朝顺治、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之功效。...
-
道教法器——令旗
令旗是一种发令工具,同样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为高功在醮坛发号施令的旗子。旗为三角形,旗面为黄色,镶...
-
道教坛场法器——令牌
令牌是道教斋醮科仪中常用法器。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国古代军队发号施令用的虎符。《道书援神契》有“令...
-
道教坛场法器——朝简
朝简,又称手板、笏,玉板或朝板,是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器之一种。中国古代就有笏。《释名》称,“笏,忽也...
-
硬气功的修炼方法
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异引、排打、发...
-
松溪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它是武当松溪内家拳的内壮功法之一。此功法系李良鸽先生所传,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
-
太乙混元桩法
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
-
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
-
武当龙华拳
武当山有南武当和北武当之分,龙华拳属于北武当拳法,南拳北腿,所以龙华拳以腿法为主,并吸取了南武当的手...
-
天罡护体功
应各位气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将秘不外传的天罡护体功整理出来。本功上功快,得气猛,7至10天手掌有气感...
-
武当蛇形剑
龟蛇是武当道教的奉祀神灵,也是传说中玄武神的象征。蛇形剑是武当剑术中的精华,它是一路鲜为人知的内家象...
-
武当派的站桩功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
-
硬气功的修炼方法
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异引、排打、发...
-
松溪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它是武当松溪内家拳的内壮功法之一。此功法系李良鸽先生所传,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
-
道家养生之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
-
老年人气功修炼中按摩的...
老年人气血已衰,在气功修炼中,以按摩来辅助筑基,防偏纠偏,以至提高功力,可谓相得益彰。 调和阴阳,...
-
道家养生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九...
-
道家养生卧功
下边介绍这四势功法,针对性很强,只要认真练习,定能收到定效果。 导引术练习者不论男女老少及体质状况...
-
道家养生之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传统养生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 动作的设计,都...
-
道家养生之大雁功
(一)基本要求起式时身体直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头微上顶,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内向...
-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
张角(140-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
-
祖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
-
帛和与他的帛家道
帛和又名护,字仲理,东汉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人。曾到隆虑山,今河南林县西)学道。又到...
-
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道教在东汉草创阶段,从朝廷到民间,都因他和养生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都向往之。养生术主要是指炼...
-
嗣师张衡
嗣师张衡(?-179年),字灵真,道陵之长子。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
-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
-
近现代道教介绍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不仅受清统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影响,...
-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
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讲座开始之前对王教授做了简单介绍:他是最近二十年现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界的杰出学...
-
解析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
寺庙是宗教社会主要的建筑实体。近代京城承袭千年古都宗教文化的遗产,儒、释、道宫观寺庙众多,为全国都市...
-
开封近代著名道长记略
李礼冠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祖上虽是官宦人家,但至李礼冠父辈时已经家道中落,仅温饱度...
-
教派人物陈撄宁
陈撄宁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
-
教派人物刘名瑞
刘名瑞(1839-1932)全真道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
-
道教门派
历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師张道陵)、全...
-
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
-
武当山道教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
-
道家正一派
正一道支派。由清代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开启,以江西龙虎山为中心。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二《官府》条:...
-
道教宣真派
道教宣真派又称乐舞生,自称为道教正一派的信徒,因为崇拜真武大帝而被称为宣真派,但《诸真宗派总簿》中...
-
道教蓬莱派
道教蓬莱派,亦称三丰祖师蓬莱派,属全真支派,相传创派祖师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蓬莱派的最初创派情况已经...
-
天下都城隍帝庙
天下都城隍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西火镇城隍岭(原名天紫岭)上,经唐、宋、元、明各朝皆...
-
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西晋时...
-
镇江三茅宫
1995年8月15日,位于辛丰镇横山凹道教圣地三茅宫内,香烟缭绕生辉,钟鼓磐鼎齐鸣,10多名道士身披...
-
苏州穹窿山上真观
位于姑苏城西20公里的穹窿山,钟灵毓秀,峰峦起伏,岭道纡曲,峻峭深幽,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许多美...
-
道教领地之北岳恒山
很久以前已听说恒山 ,那是源于中国五岳的美名。对于一个不爱爬山的我而言,小山尚算一个挑战,更别说这...
-
长治市玉皇观
玉皇观位于长治市南宋树,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山门为五层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