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食,也称“焰口”,其宗教意义主要是救度冥界诸鬼,尤其是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戴罪之鬼,使他们得以开喉进食,免罪消灾,皈依三宝,得受九戒,超出苦海,脱化人天。 道教的施食科仪来源很早,《道藏》记载甚详,并且流传久远。就现在通行的有《灵宝施食科仪》、《萨祖施食科仪》、《萨祖铁鏆施食科仪》、《沃山焰口》、《关公施食科仪》、《斗姥施食科仪》等等。全真道教一般通用的是《萨祖铁鏆施食科仪》,并以四川二仙庵清代雕刻板为蓝本,但此板不知因何少了《大救苦引》一韵。 “放焰口”是道教施食科仪的俗称,即斋主设置水陆道场,请道士念咒施法,把水、食物等供品化为醍醐甘露,赈济九世父母及各类饿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脱,往生天界,永离苦海。通过庄重肃穆的法事活动,让神灵认知斋主敬天法祖、报答亲恩的孝心功德,从而保佑生者福寿康宁,吉祥如意,让死者脱离苦海,共涉仙乡。唐人欧阳询在《艺文类聚》中称:“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
”这段浩大的场面描述说明,至迟在唐代,道教的施食科仪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 因与民间习俗相结合,道教的放焰口通常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举行:一是鬼节,即农历的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每逢鬼节,阎罗给鬼魂放假一天,打开鬼门关,鬼魂可以到阳世接受亲友的奉祀。二是人死后第三天,俗称“接三”、“迎三”、“送三”,相传,因为亡魂三天内在望乡台回首故乡,这时给亡魂布施,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仙乡。三是应斋主之约,在特殊的纪念日为斋主九世父母放焰口。 如果是在传统鬼节举行的“放焰口”,一般法事规模都比较大,场面也比较隆重,因为这种有固定日期的施食科仪往往没有特定的斋主,而是针对普天之下的各路幽魂,为他们施食赎罪,祭炼祈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举行的放焰口活动对普通信众最有吸引力,其社会影响也最大。 每逢清明节、中元节和农历十月初一,许多道教宫观都要装饰一新,为举行场面浩大的放焰口活动做准备。那些道教色彩浓厚的名山胜地更是成为法事活动的中心,其辐射范围之广,信众参与热情之高,既充分展示了道教放焰口活动的传统魅力,也生动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孝亲美德的普遍认同。 例如,在道教圣地武当山,每逢传统鬼节,山上各大宫观的放焰口活动会吸引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他们既有来自武当山地区十里八乡的本土信众,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远道信众。这些善男信女扶老携幼,跋山涉水,不以奔波劳碌为苦,皆以身与其事为荣。有的信众还举家赴会,连年不辍,行孝之心眷眷,慕道之心绵绵。届时,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师和参与法事的经忏道士身穿各色法衣,手执各种法器,诵经施法,为天下苍生祈福禳灾,广大信众则俯仰相随,跪拜有节,鼓乐与山谷齐鸣,青烟共苍松一色,场面非常壮观。如果是在人死后第三天或在特殊的纪念日应斋主之约而举行“放焰口”,那么施食科仪就有了固定的斋主和特定的超度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举行的放焰口活动即使斋主家境殷实,出资大方,其规模和影响仍然相对较小。这种法事活动的参与者都是超度对象的至亲好友,因此,整个法事过程始终都弥漫着深沉悠长的哀思,氤氲着庄严肃穆的气氛。 届时,斋主及其至亲好友多身穿孝衣,表情凝重,在高功法师和经忏道士的导引下,伴随着阵阵哀乐和袅袅青烟,或跪或拜,或歌或哭,通过一系列规整有序的法事活动,向亡灵敬献礼仪,遥寄哀思,虔诚祈祷已故亲人早登仙界,往生天国,并惠及四生六道和各类孤魂野鬼,希望他们也能享受法食,永离苦海。 放焰口时,都先要搭建布置好坛场,坛场规模大小不一。一般,焰口坛场都会选择在较为空旷的场地,“务令宽广,仍戒喧杂”,做到无污秽、无荤腥、无杂物。
坛场中央为焰口台,供奉太乙救苦天尊等主神位。左边为孤魂台,台上安奉斋主祭祀的九世父母及已故亲友的亡灵牌位,还悬挂有书写放焰口原因的黄榜。右边为阎罗台,挂有十八层地狱鬼王的画像。所有台前的供案上,都摆放有鲜花、香炉、水果、水盂、斛食、长明灯等六种必备供品。香、花、水果主要用于供奉拔度鬼魂的天尊,灯、水、斛食主要用于赈济被超度的亡魂。坛场外左边高插十八面杏黄旗,是高功法师招役神将的号令旗;坛场右边高插十八面招魂幡,为高功召唤各路饿鬼、游魂前来赴法会之用。坛场内,神像赫赫,灵位森森,香烟袅袅,灯火熠熠;坛场外,旌旗猎猎,幡影飘飘。斋主亲友,神情肃穆;高功法师,仪表端庄。神秘玄妙的宗教氛围,渲染了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
天罡护体功
应各位气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将秘不外传的天罡护体功整理出来。本功上功快,得气猛,7至10天手掌有气感...
-
武当蛇形剑
龟蛇是武当道教的奉祀神灵,也是传说中玄武神的象征。蛇形剑是武当剑术中的精华,它是一路鲜为人知的内家象...
-
武当派的站桩功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
-
硬气功的修炼方法
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异引、排打、发...
-
松溪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它是武当松溪内家拳的内壮功法之一。此功法系李良鸽先生所传,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
-
道教高功称职文
全真高功称职文:臣系太上,无极大道,玉清金笥宝籙,混元紫府,选仙上品,秉东华演教,龙门正宗,邱大真...
-
道教净宅科仪
功说:“九凤真官,破秽降祥。朱衣仗剑,立于上方。”步虚:“三天总科教,金科掌玄都。救民消厄难,邪精...
-
罗天大醮
民间常见的醮祭中,格局、含意、祭期最大的醮典,当属罗天大醮,【云笈七签】谓:“八方世界,上有罗天重...
-
道教高功法师--科仪中的存想
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诸神形象,是斋醮科仪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术。存想原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历藏内...
-
诵经内密
云光先生云:夫经者,太上所说,人之所秉持,或修之于身,或修之于国,此乃奉经之旨也。经 曰:经者径也...
-
道教三元午朝科(幽用)
三元午朝科,指在午间朝奉三元时所举行的科仪程式。高功拈香说场白:“浮日光辉瑞气清,羽服冠带竭金门。...
-
天罡护体功
应各位气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将秘不外传的天罡护体功整理出来。本功上功快,得气猛,7至10天手掌有气感...
-
武当蛇形剑
龟蛇是武当道教的奉祀神灵,也是传说中玄武神的象征。蛇形剑是武当剑术中的精华,它是一路鲜为人知的内家象...
-
武当派的站桩功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
-
硬气功的修炼方法
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异引、排打、发...
-
松溪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它是武当松溪内家拳的内壮功法之一。此功法系李良鸽先生所传,它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
-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
-
道家养生之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
-
老年人气功修炼中按摩的...
老年人气血已衰,在气功修炼中,以按摩来辅助筑基,防偏纠偏,以至提高功力,可谓相得益彰。 调和阴阳,...
-
道家养生抗衰功
1、男子功 兜肾囊:一只手扶小腹,另一只手将肾囊向上兜,可速做六十至九十次,然后换手,也做六十至九...
-
道家养生卧功
下边介绍这四势功法,针对性很强,只要认真练习,定能收到定效果。 导引术练习者不论男女老少及体质状况...
-
道家养生之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传统养生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 动作的设计,都...
-
道家养生之大雁功
(一)基本要求起式时身体直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头微上顶,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内向...
-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
张角(140-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
-
祖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
-
帛和与他的帛家道
帛和又名护,字仲理,东汉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人。曾到隆虑山,今河南林县西)学道。又到...
-
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道教在东汉草创阶段,从朝廷到民间,都因他和养生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都向往之。养生术主要是指炼...
-
嗣师张衡
嗣师张衡(?-179年),字灵真,道陵之长子。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
-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
-
近现代道教介绍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不仅受清统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影响,...
-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
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讲座开始之前对王教授做了简单介绍:他是最近二十年现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界的杰出学...
-
解析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
寺庙是宗教社会主要的建筑实体。近代京城承袭千年古都宗教文化的遗产,儒、释、道宫观寺庙众多,为全国都市...
-
开封近代著名道长记略
李礼冠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祖上虽是官宦人家,但至李礼冠父辈时已经家道中落,仅温饱度...
-
教派人物陈撄宁
陈撄宁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
-
教派人物刘名瑞
刘名瑞(1839-1932)全真道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
-
道教门派
历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師张道陵)、全...
-
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
-
武当山道教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
-
道家正一派
正一道支派。由清代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开启,以江西龙虎山为中心。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二《官府》条:...
-
道教宣真派
道教宣真派又称乐舞生,自称为道教正一派的信徒,因为崇拜真武大帝而被称为宣真派,但《诸真宗派总簿》中...
-
道教蓬莱派
道教蓬莱派,亦称三丰祖师蓬莱派,属全真支派,相传创派祖师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蓬莱派的最初创派情况已经...
-
天下都城隍帝庙
天下都城隍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西火镇城隍岭(原名天紫岭)上,经唐、宋、元、明各朝皆...
-
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西晋时...
-
镇江三茅宫
1995年8月15日,位于辛丰镇横山凹道教圣地三茅宫内,香烟缭绕生辉,钟鼓磐鼎齐鸣,10多名道士身披...
-
苏州穹窿山上真观
位于姑苏城西20公里的穹窿山,钟灵毓秀,峰峦起伏,岭道纡曲,峻峭深幽,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许多美...
-
道教领地之北岳恒山
很久以前已听说恒山 ,那是源于中国五岳的美名。对于一个不爱爬山的我而言,小山尚算一个挑战,更别说这...
-
长治市玉皇观
玉皇观位于长治市南宋树,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山门为五层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