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象脚鼓比赛
在云南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广东:赤口
年初三俗称 “豕日”,“豕”是猪的意思,广东人把这一日称之为“赤口”,寓意初三这天人们会像猪一样哄叫不停。后来又逐步演变为初三容易吵架,或是惹官非的说法,所以初三这一天人们一般不会出门拜年,多数呆在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外出旅游来打发“赤口”这一天。初三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车公诞(车公是一位能改变运程的神仙),信众都到车公庙去上香祈福,占卜问卦,并且转动庙里的风车,以求时来运转。
福建:竹竿舞
在福建闽南漳浦,在初三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竹竿舞一般是有3对或者5对手持竹竿一边敲过去上面的舞者就是要一边跳还要一边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出来,当地从初三开始,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
因为在闽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儿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畲族人非常好客,他们从初三开使用这样的竹竿舞表达欢乐的心情,竹竿舞有坐着也有蹲着也有站着三种姿势,还在互相变化,增加难度,边跳还要边做动作,竹竿舞它之前最早还有一个用处是什么,就是当地的畲乡小伙子大姑娘相对象的一种方式,就是说之前跳竹竿舞大家都会出来看,如果说谁跳在上面谁的姿势好,谁的动作比较敏捷的话,就更加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
厦门:不拜年
正月初三,厦门的习俗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江浙:接灶神
在江浙嘉兴、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归。在杭州旧时候,初三需要进行“开井”仪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时候,让劳累一年的井绳休息,就用红纸条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这一天要举行一个很特殊的仪式,把封条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