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横幅

位置:首页 > 综合分析 >文章

十二属相民俗风俗习惯

2016年6月17日12:57 易奇八字编辑部

 

  十二属相民俗风俗习惯

  (一)鼠

  《清稗类抄》记载:“盐城有何姓才氏,其家主人自以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上海在解放之前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所谓“老鼠落空”指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据说看见“老鼠落空”的人,非病即灭。破解的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谓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饭,食后便可遇难成祥。

  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是在正月举行祀鼠活动,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湖南宁远则以十七为“老鼠嫁女”日。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为的是不惊扰老鼠。

  (二)牛

  《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土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三)虎

  甘肃庆阳有给小孩满月送布老虎的习俗。有的地方,小孩过百日的时候,孩子父亲的舅舅家要给小孩送一只老虎香包。香包上的老虎必须以黄丝线绣成,里面装有雄黄、艾草和观音庙里求的灵符。据说这个老虎香包可以辟邪消灾,祝福小孩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将来有虎气、有出息。

  (四)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肖,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在中国古代有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因为兔子豁嘴,以免孩子出生时也豁嘴。“挂兔头”的岁时习俗,在新中国成立前几乎全国流行。每年的大年初一,人们会将兔头与年幡面具一同挂在门额上,以示镇邪禳灾。

  (五)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性图腾,所以,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中,与龙有关的习俗是最多的。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人们认为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休息了一个冬天的龙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为黎民百姓一年的收成准备雨水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六)蛇

  福建闽南一带,居民若在家中发现蛇,都会将蛇放生到野地,他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农历三月初五为惊蛰节,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蛇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称为“小龙”。在中国北方的好多地方,蛇被看做是一种灵物。在陕甘一代,蛇被称作“长虫”,居民在家中发现蛇一般会拿个器皿将蛇盛住,送往附近离寺庙比较近的荒地放生,传说在家中将蛇打死很不吉利。

  (七)马

  中国民间自古有祭马的风俗,春祭马祖(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夏祭先牧(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秋祭马社(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冬祭马步(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在湖北,传说女子结婚那天,她的历代亡灵都会跟随着新娘的花轿,途中可能会撞着各种煞神附身,会给男家带来不利。因此,在大婚这一天,新郎家会请风水先生祭告天地和车马神,请求得到神灵的宽恕和庇佑。贵州苗族有“背马刀提亲”的婚俗,青年男女相爱后,经男女双方家长议婚三次,议婚成功后,男方就要背马刀前往女方家正式提亲。

  (八)羊

  旧时,河南北部有“送羊”的岁时风俗,每年农历六月或七月间,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羊,原先是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此俗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故有民谚习:“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八字算命

  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流传着“男属羊,出门不用带口粮;女属羊,家里没有隔夜粮”、“十羊九不全”等不吉利的说法,但也有“三羊开泰”一说。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

  (九)猴

  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猴子被普遍认为是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里将猴子拟人化,足以看出猴子在很早以前就很受国人喜欢。

  在民间,人们喜欢猴子,但却很忌猴年,认为猴年的年景一般不会好,是灾年。民谚说:“饥猴年,饿狗年,要吃饱饭是猪年。”

  (十)鸡

  春秋左丘明的《国语·晋语四》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意思是说,远古黄帝部落的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十二个姓,在这十二个姓之中,唯独鸡是十二地支的成员。在中国古代的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人有“杀雄鸡”的风俗,相传是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若无雄鸡报晓,便会永不分开。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而“踢鸡”又不仅仅是踢毽子。开春时节,土家族的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之后“踢鸡”就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而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每年的农历十月一日都要杀鸡吓鬼。传说农历十月一日阎王爷放鬼,到第二年清明节收鬼,而鬼最怕鸡血,故当地人于十月一日杀鸡吓鬼,以使小鬼不敢出来。

  (十一)狗

  江浙一带曾有“打狗饼”的丧葬风俗。传说人死后灵魂要经过恶狗村,死者手里拿的饼——“打狗饼”是用来喂野狗的,以保顺利通过,故称“打狗饼”。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但是听说过正月十五“赶毛狗”的人却不是很多。相传“毛狗”(狐妖)会在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于是,人们在过元宵节的时候,会为“毛狗”搭个窝棚,然后在天黑以后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驱邪。蒙古族有“射草狗”的仪式,人们将稻草扎成狗形,并用箭射,以消除不祥。

  (十二)猪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浙江,人们过年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来年会不吉利。旧时的陕西、山西一带,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会贴上“肥猪拱门”的春节剪纸。猪背上驮一聚宝盆,表示招财进宝之意。云南佤族在举行重大活动时,有请巫师占卜“猪胆卦”的风俗,也就是杀猪后,取出猪胆来辨别吉凶。通常,胆纹上下行,胆内水分多,为吉卦;胆纹左右行,胆内水分少,则为隐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400-630-2225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北码头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