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横幅

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文章

【易观命理】生肖牛的属相文化

2016年6月17日12:57 易奇八字编辑部

  牛在十二生肖中居次位,在十二地支中配属“丑”,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凌晨1点到3点为“丑时”即牛时。易卦为“坤为子母牛”。牛是人类最熟悉不过的动物了,早在远古时代就和人类一起农耕,牛推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上的贡献功不可没,甚至还有些地区嫁娶彩礼都用牛来替代,因此牛属相在中国几千年来酝酿着浓厚的传统吉祥生肖文化意义,是勤奋和财富的象征。

  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从农耕、交通,甚至军事都广泛运用。战国时代的齐国还使用火牛阵打败燕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也曾用到牛。在宋朝私自宰杀牛是犯法的,《宋史》曾记载天长县令包拯审判一盗割牛舌者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的案子。牛成为生产力的标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古人向有残冬出土牛送寒气的习俗,到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固定为立春之际举行的土牛迎春仪式。是日清晨,京城百官都着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于城门外,官员执鞭击土牛,以示劝农,各郡县也举行同样的仪式。随后老百姓哄抢碎牛的散土,说是“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争来抢去,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谓之“鞭春”、“鞭牛”。唐代诗人元稹(779-831)《生春》诗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正是这一盛况的写照。

  立春出土牛以祈丰收的习俗,经两汉入唐至两宋(960-1279),越来越丰富多彩。汉时“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丑的方位在北方偏东,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牛为丑,故立土牛于丑位为最佳方位。到宋代四门都开,各出土牛,牛身饰彩,鼓乐相迎,由人妆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句芒神”(句音勾)鞭打春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一方面宣告包括农事在内的一年劳作开始,一方面祈祷当年的丰收。宫中也行“鞭春”仪式,自然是皇帝主礼。街市上多有泥制小春牛出卖,于是春牛不仅是迎春仪式上的主角,也成了新春之际的吉祥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牛与春天具有天然的联系。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中国山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出土过距今5000年左右的水牛遗骸化石。近年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水牛的角、残肢和颊齿等300多件,证明古河姆渡人已把野生牛驯化成家畜。据说黄帝的臣子胲能驾牛,也有说少昊时人开始驾牛。黄帝、少昊都是远古传说时代的部族首领,彼时尚未进入青铜器时代而不可能有金属农具,因此用牛耕田还不可能,所谓驾牛大概是驱牛负重或载人。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铧犁,将有证可查的牛耕历史从春秋提高到商代,牛用以耕田至少是3000年前的事了。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犁”字,其形颇似牛引犁头启土,可见牛耕已较常见。牛耕至今尚未绝迹,在偏远山区间或负重引车,可见牛还没完全脱离农事。

  牛因为驯化早,听话勤快又好使,又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正如从《庄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形容貌丑或宵小朋友挚为“牛鬼蛇神”。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即做牛马为人耕作驮行之意。中国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的精神,因此平时称赞别人能干犀利也用一个字“牛”。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较大的,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如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为“牛声马哮”或“牛声马调”。说宁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书里说:“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出汗牛马。”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

  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人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脾气大的称为“牛脾气”。称制止发脾气或遏止说谎者为“扯牛鼻”。骂人不爱惜物品为“牛神”。讥人粗野不洁为“牛样”。称人行动迟缓如牛为“牛步迟迟”。买妻求草者被讽为“夯牛头”,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称夸耀不实者为“吹牛”或“吹牛皮”。今称企图非份,信口开河,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凡事两情不符者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事不关痛痒谓“蚊子叮牛角”,即一点知觉都没有之意。好绕道旁门营私为“钻牛角尖”。“泥牛入海”指代一去无返,等等。

  牛因为在人类农耕文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感谢和自己共同创造文明史的伙伴,因此牛崇拜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前475一前221),秦国就曾立怒特祠祭祀神牛。中国56个民族大都实行过牛崇拜,有关牛的神话传说举不胜举。

  纳西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都有神牛创世的神话。塔吉克人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由一头神牛顶着,人若干坏事,神牛会抖动牛毛或犄角发出警告,于是发生地震之灾。维吾尔族传说大地被一头公牛的一只角支撑着,公牛由一只特大的乌龟驮着,浮在水面上,牛感到劳累时,就把大地从一只角换到另一只角上,这时就会发生地震。柯尔克孜人也持此说,他们常常为牛祈祷,愿它永远强壮,少发地震。

  苗族最大的天神“勾蒿”有两组群体神,一组是19个水牛天神,一组是15个黄牛天神,掌管着人间的吉凶祸福。苗族人对牛情有独钟,每逢过年的早上,还要把酒淋在牛鼻上,表示与牛共度佳节。土家族传说中的牛王,因帮人类多打了粮食,遭到天神的惩罚,被贬到地上终生吃草,帮人耕田种粮。土家族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牛王过生日,成为祭祀牛王的节日。布依族的牛王节则在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各寨举行隆重的祭典,家家用米酒、五色糯饭敬牛王,喂耕牛。仡佬族的牛王节在农历十月一日,也称敬牛节。人们要杀鸡备酒敬奉牛王,祈求它保佑耕牛。这一天牛不劳作,吃好饲料,有的地方还放炮竹,给牛披红挂彩,像嘉奖劳动模范一样。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美食供奉牛神,家家牵牛去河边洗牛,用黑糯米饭喂牛,是谓洗牛节。

  在中国文化中,牛的影响不仅限于农耕文明范围。远古时代葛天氏部族的音乐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于是中国音乐史的第一章里就写进了有关牛的段落。 汉语成语有“对牛弹琴”,是讥人讲话不看对象,或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其实,60年代有人发现,在乳牛场放音乐,会使牛奶产量大增。但音乐必须是优美舒缓的,麦克尔.杰克逊的摇滚乐不受欢迎。可见牛还挺有音乐细胞,“对牛弹琴”的词意似乎应重新评估。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骑着一头青牛出函谷关西行,为后人留下不朽的哲学名著《道德经》。有谁能想到,老子著作最后的构思和定稿,是在牛背上完成的,那头青牛不仅在哲学史上留下痕迹,还随着神化了的老子沾了几分仙气,在神话传说中永存。

  公元前627年,郑国商人弦高路遇前来偷袭郑国的秦国军队,立即假托君命以12头牛犒劳秦军,同时派人回国告急,秦军见郑国有防备,只好撤兵。弦高用12头牛中止了一场战争,留下了千古佳话。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军攻齐,连下70余城,唯齐将田单坚守的即墨未能攻下。前279年,田单施反间计,使燕王换骑劫为将。然后一边诈降麻痹燕军,一边把1000头牛披上彩衣,牛角上缚矛,尾上缚火,乘夜大开城门,牛负痛狂奔,5000勇士随后冲杀。燕军大败,骑劫死于阵中。田单乘胜收复失去的70余城。“火牛阵”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一个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田单与那1000头火牛从此永垂史册!

  牛与人类的关系实在密切,因而频繁地出现在民间传说中。在东方流传最广、最浪漫动人的是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最终牛郎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下的银河分开,玉皇大帝只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踏过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明亮的银河两侧牵牛星与织女星遥遥相对。据说每到农历七月七,躲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一家人在诉说离愁别恨。有时遇上下雨,人们会说那是牛郎织女“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泪水。人们对牛郎织女抱以无限同情的同时,也深深怀念那成全了牛郎织女爱情并牺牲了自己生命的老牛。

  生肖牛的属相文化意义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可见牛已经深入中国炎黄子孙的民心,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喜爱吃牛肉,牛可谓全身都是宝,无论灵与肉都深深和人们融合,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对牛的传统生肖属相文化都要有一个深入的正面的认识,为弘扬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

  公告:原创文章,涉及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予联系。侵权必究,谢谢合作!“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掌握命运规律,成就美好人生!运势预测、风水布局、取名改名、结缘吉祥物请联系易奇八字APP专家团队—电话:4006302225。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400-630-2225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北码头29号